人物采訪問題-ag真人国际官网
① 人物采訪時問什麼問題好
你好!
作為一名記者,人物采訪是經常要面對的一項工作。在采訪人物過程中,提問顯得尤為重要。 俗話說,熟能生巧,從事記者工作多年的人,采訪過各種類型人物的人,也能從中也獲得了一些心得。
高質量的提問離不開采訪前的充分准備。采訪對象做了哪些具體事情?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要這么做?他的潛在動因是什麼?他行為的背後有哪些深層社會原因?包括他的性格和為人,這些都要在采訪前做好提問准備,還要盡可能通過各大新聞媒體、政府部門、網路等渠道多獲取一些資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確采訪主題。記者在采訪中要圍繞采訪主題提問,層層剖析,步步深入。那麼究竟怎麼提問呢?
一、要通過提問營造一種融洽的氣氛,從而拉近同被采訪對象的距離。被采訪對象千差萬別,有的很容易調動情緒,有的卻很拘謹,這時可以用拉家常的辦法來拉近距離。
二、提出的問題要具體細致,不要泛泛而談。有的記者在采訪中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您遇到了哪些困難?」「您的感受是什麼?」「您的願望是什麼?」「您的打算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就像簡單的公式,缺乏個性。泛泛地提問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麼,怎樣避免泛泛提問呢?經驗是:記者提出的問題要具體。
三、要善於運用層層追問的辦法來挖掘故事的細節、深入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采訪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被采訪對象往往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當中的好多細節不以為然,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這時記者就要以敏銳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問下去。
四、記者在遇到采訪對象隱晦的問題時,可以採取迂迴式提問的辦法,避開正面提問而從側面深入。比如,一個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的背後更引人關注。但這類問題她們是不會正面回答的。於是在采訪時我們不去就事問事,而是從側面了解她、觀察她,從她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中看出她的處事之道。
人物采訪中關於提問的技巧還有很多,比如采訪一些專家學者提出的問題就要比較專業一點,那樣才能和被采訪對象拉近距離;當遇到被采訪對象文化比較低、表達能力比較差時,記者要有耐心;當遇到被采訪對象說話跑題時,記者要想辦法引導他回到正題等等。總而言之,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素材,記者所有的采訪技巧都應該為這一目的服務。
參考資料:記者學問
② 怎樣做好人物采訪
一般的新聞報道也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記者應該善於研究分析資料,並以此為據寫出采訪提綱。但這種資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所以,只要記者精於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然而,單個的、相對獨立事實的深度對於深度報道是不夠的。在why(原因)和how(怎麼樣)上的探究,使背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成為深度報道采訪前期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過對社會現實狀態和發展變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否准確、敏銳、富有遠見地選擇報道題材直接關繫到深度報道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記者對現實生活要有敏銳的嗅覺,對社會動態有明智的把握。《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是以深度報道見長的專欄,那些看似冷點的新聞事件,卻正是一段時間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聞記者通過艱苦的調查研究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
其次,作好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新聞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補充性的歷史資料、展示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資料、提供人物必要經歷的資料、數據性的事實等,收集並分析這些背景材料對深度報道采訪的前期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報道的全過程也有深遠的推動作用,包括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為了能獨家采訪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備了大量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點,然後直接打電話同基辛格的辦公室聯系采訪事宜,還當面向辦公室工作人員闡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訪的種種好處,最終使基辛格接受了獨家訪問。
最後,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使采訪得到完善的結果。杜駿飛在《深度報道原理》一書中提到,美國內華達新聞學教授拉魯·吉爾蘭德曾在擬定采訪提綱方面推出了設計問題的輔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醒記者在設 計提問時應該涉及到下列一些具體的問題:
目標———你們(或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障礙———你們遇到過什麼難題嗎?目前的阻力是什麼?
解決———你們是怎樣對付這些難題的?是否有解決矛盾的計劃?
開始———這一設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根據誰的意見提出的?
當然,采訪提綱的擬訂還和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但確保問題的獨特、准確、連貫、創意、引人入勝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於思想的交談,具體的提問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麼 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麼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誘導性提問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融洽關系的程度。因為誘導性提問容易使談話達到互不相讓的地步,但只要融洽關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話。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道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采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鍾,彷彿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
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1)選擇正確的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個視角可能是指宏觀的,把握事物相互關聯的全局視角;也可能是指記者個人情感、思想的視角;還可能是指在現場觀察時的微觀視角。總之,正確的視角加上細致的觀察,會讓記者獲得准確的、直接的、富有特徵的資料。
(2)做一個有心的聽眾,鄺雲妙在《當代新聞采訪學》中提出:一名記者,特別是一名老練的記者,應該是最善於傾聽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確,善於傾聽的記者往往更容易有豐厚的收獲,也更容易與采訪對象溝通。稍縱即逝的新聞線索,談話對象的弦外之音,都會因為你的有心傾聽而被發掘,對新聞事實的領悟或許就會更接近其本來面目。
采訪具體要求:
1.時間、地址的預約;
2.如有變動,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問題的准備;
4.事前對采訪對象的背景了解和資料收集;
5.事前對中大歷史(包括康樂園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對於是否可錄音和照相要事先詢問被采訪者;
7.采訪進行時對主題的把握(盡量不要離題)、時間的控制;
8.采訪時要與被采訪者形成互動;
9.采訪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速、說話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訪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絕對避免主觀編造和添加;
11.采訪後可詢問是否可以提供相關資料;
12.贈送一定的禮品表示感謝;
13.將完成的采訪稿寄回給被采訪人,請其過目並可適當讓其修改;
14.將最終出版物寄送一份給被采訪人並再次表示感謝。
③ 采訪人物的技巧有哪些
一、要通過提問營造一種融洽的氣氛,從而拉近同被采訪對象的距離。
被采訪對象千差萬別,有的很容易調動情緒,有的卻很拘謹,這時可以用拉家常的辦法來拉近距離。
二、提出的問題要具體細致,不要泛泛而談。
有的記者在采訪中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您遇到了哪些困難?」「您的感受是什麼?」「您的願望是什麼?」「您的打算是什麼?」等。這些問題就像簡單的公式,缺乏個性。泛泛地提問,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麼,怎樣避免泛泛提問呢?經驗是:記者提出的問題要具體。
三、要善於運用層層追問的辦法來挖掘故事的細節、深入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采訪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被采訪對象往往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當中的好多細節不以為然,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這時記者就要以敏銳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問下去。
四、記者在遇到采訪對象不願直面回答的問題時,可以採取迂迴式提問的辦法,避開正面提問而從側面深入。
比如,一個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背後的故事更引人關注。但這類問題她們是不會正面回答的,於是在采訪時我們不去就事問事,而是從側面了解、觀察,從她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中看出她的處事之道。
人物采訪中關於提問的技巧還有很多,比如采訪一些專家學者提出的問題就要比較專業一點,那樣才能和被采訪對象拉近距離;當遇到被采訪對象文化層次比較低、表達能力比較差時,記者要有耐心;當遇到被采訪對象說話跑題時,記者要想辦法引導他們回到正題等。總而言之,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素材,記者所有的采訪技巧都應該為這一目的服務
④ 采訪先進人物要問哪些問題
一、打探好名人的行程。到地級市的名人特別少,有的偶爾來一次也是匆匆忙忙,很少有閑暇時間專門住下來接受記者長時間的采訪。所以一定要做個有心人,事先了解有關信息,並抓住機遇,做好新聞采訪的准備。 去年12月中旬,我從《濟寧日報》一則廣告中了解到,連續兩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知心姐姐」盧勤將要到濟寧給家長們、孩子們講課的信息,我及時與編輯部進行了溝通,准備把她作為「周末人物」 來寫。於是,我時刻關注她的行程,並與負責此事的濟寧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聯系采訪事宜,讓他們提供了盧勤的活動日程,得知其當天上午講完課後,下午5點離開濟寧,有足夠的時間采訪,這讓我放寬了心。
二、准備好名人的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采訪對象如果沒有一定的了解而直奔現場,這樣的采訪可能會鬧笑話。在電影《飄》重播之際,影片中的女主角扮演者費雯麗抵達紐約機場後走進記者室。這時一位記者第一句話就問:「請問你在電影《飄》中扮演什麼角色?」費雯麗輕蔑地回答說:「我無法和你這樣無知的人交談。」可想而知,這位記者的采訪是失敗的。他事先沒有對被采訪者及其職業生平作任何研究,提出這樣拙劣的問題不僅讓被采訪者笑話,也被新聞界傳為笑柄。 為了采訪盧勤,我專門購買了她新寫的一本書《告訴孩子,你真棒!》,從中了解到她的生平、所從事的主要工作、以及一些經歷,並列出采訪提綱,對可以提哪些問題做到了心中有數,采訪十分順利。
三、要開門見山打開采訪話題。名人十分繁忙,應酬也多,不喜歡拖泥帶水,要直接向對方說明來歷,單刀直入,縮短采訪時間,這會讓對方刮目相看。在采訪「知心姐姐」盧勤時,我一上來就笑著對她說:「『知心姐姐』你好,盧老師你好。我上小學時就非常喜歡讀您在中國少年報上主持的『知心姐姐』欄目,幾乎是每篇必讀。現在我作為一名4歲兒子的爸爸,看你的書、聽你的報告,對我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啟發;作為一名年輕的記者,今天能有機會與你這位『韜奮新聞獎』獲得者交流、學習,內心十分高興。」寥寥數語,就打開了采訪的話題,拉近了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距離,盧老師十分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訪,我們聊得十分投機。
四、采訪過程中要學會傾聽。傾聽十分重要,傾聽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從采訪對象講述的內容中可以找出感人的故事和細節,找出可以繼續交流的、讀者關注的話題。大家都十分喜歡看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藝術人生為什麼受歡迎,有人說是朱軍主持得好。但朱軍卻這樣說:「其實作為一個主持人,我一直恪守著三條原則,第一要作個傾聽者,其次是提問者,最後才是辯論者。」
五、要學會隨機應變。不管你事先採訪提綱准備得多麼充分,真正采訪時,我們總會發現有很多內容出乎我們的想像。這時候,就需要隨機應變,抓住對方回答中的新線索、新疑問,繼續提問。在采訪盧勤時,她提及「徐力殺母」的事件,並說自己已經多次去杭州少管所看徐力。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新聞事實。盡管徐力殺母已是幾年前的事,但其在社會上的反響很大。徐力最近在少管所的變化如何,盧勤為什麼會多次去看徐力,大家想必會十分關心。所心我就接著她的這一話題問下去,她向我介紹了每次去看徐力時徐力所發生的變化,及自己關心徐力的原因。她說:「我關心徐力並不是關心他一個人,而是關注這一類人,關注青少年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我在稿件中專門寫出「徐力事件的背後」一段,故事性很強,很有說明力。
六、要有一點不怕碰壁的精神。大學畢業時,我去一家公司應聘業務管理員,招聘官問了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如果你到一個單位去推銷產品,被對方拒絕怎麼辦?」初出茅廬的我說:「再去一次試一試。」沒想到的是他又問:「再次被拒絕,你又會怎麼辦?」我開始想別的辦法,但所有的招數都被招聘官搖頭否定,我無言以對。最後,他微笑告訴我說:「其實你離成功就差一點,你只要說『再去一次』,我們就可錄用你。」從他的話語中我才明白,做產品業務就要有不怕碰壁的精神,不能怕吃閉門羹。做記者采訪,特別是采訪名人也要有這種精神,看準了就要盯上,想方設法去采訪。去年2月,著名劇作家何慶魁和妻子高秀敏回山東汶上祖籍演出,由於事先沒有預約,只是在到達現場後才向演出公司提出采訪何慶魁的要求,但演出公司並不理會。我又從演出現場擠到舞台幕後,親自找到何慶魁,向他說明采訪意向。但他並沒有答復我,直接走到後台。演出結束後,我又跟著他回到賓館,而他卻又去老家上墳去了。我只好在賓館等到他們回來,這時已到下午5點了,可以采訪的時間更少了。我又通過當地宣傳部長做工作,聯系采訪,最終何慶魁給了半個小時的采訪時間。當然何慶魁十分友好,向我談了自己的經歷,寫作小品的體會。我寫出稿件《何慶魁:寫戲就是寫情》,獲得報社當日優稿。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七、采訪名人要不卑不亢。采訪名人,大都不會像想的那樣一帆風順,特別是有些明星,架子大得很,還有的經紀公司借機故意刁難記者。去年孔子文化節開幕式上,周華健等一些明星來演出,報社文體中心的記者和我聽說後聯系采訪。但組織演出的一位編導提出要給晚會單獨發稿子,才能安排采訪,對此種交易我們無法接受,就拒絕了他們的這一要求。人人都有尊嚴,記者的尊嚴就是不能讓別人左右我們的采訪,對於無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
⑤ 采訪問題一般有哪些
1、生活中,或者(在目前的討論中)什麼時候你最開心,什麼時候你最沮喪?
2、什麼樣的事情、境況等等會令你感到生氣、悲傷、高興或害怕?
3、什麼讓你大笑或者大哭?
4、你還記得童年發生的大事嗎?什麼樣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今天的你ー一你的成功、你的失敗、你的信仰、你的觀念、你的個性、你的特點?
5、你最好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6、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能否列個單子出來?
7、你所擁有的物質財產都有哪些?這些財產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家著了火,你會盡力挽救什麼?
8、你經常閱讀什麼?(你書架上經常擺的是書還是雜志)?
9、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景仰的十大人物」是誰?為什麼?
10、你工作和生活上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存在哪些主要問題?你目前正努力解決的是什麼?
11、你經常接觸什麼樣的人?
12、你常去哪裡,以及怎樣度過你的閑段時間?
13、在事業上以及在生活中,什麼樣的問題、觀念、哲學問題對於你最重要?你願意為何而戰?為何而死?為什麼?你採取了(或即將採取什麼措施)來維護你的信仰?
14、你的一天一般怎樣度過?
15、你的夢想或勻想是什麼?
采訪中的提問技巧: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
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
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
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懂行,值得交談。
2、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
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
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
⑥ 人物采訪問題提問怎麼解決
話說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攀登上成功的頂峰的可能,但勝利卻永遠只向強者招手!成功的路上布滿荊棘和坎坷,跌倒在所難免,受傷毋庸置疑,難的是你能否在飽經困難和挫折後,仍能喊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大學只不過是一座象牙塔,我們進入了這里,總有一天要走出來,想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一份穩定的工作必不可少,然而,無數的大學生畢業之後走進社會,在應聘求職甚至於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方面,都覺的迷茫,面對洶涌的社會大潮不知所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大學期間,他們心中並沒有為自己的未來做一個清晰明朗的、可量化的打算。為了避免這一重復過無數的局面發生在我的身上,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對自己的將來做一個明確的打算,為了更好地對自己的未來做規劃,獲知就業的相關信息以及認識職場、了解職場,我選擇了人物采訪的方式,我們宿舍的同學一起采訪了江門職業技術學院05級政治教育師兄---黎瑞。和我自己采訪了我的一位表哥。下面是我們的采訪錄 黎瑞師兄是個比較樂觀活潑的人,他對我們對他的采訪表示很歡迎,他現任鶴山肯德基餐廳助理,經過兩年的奮斗,他從見習助理升到了餐廳副經理。下面是我們的訪談錄:問:師兄您好,謝謝你接受我們的采訪。您是如何找到這份工作的?主要職責是什麼?答:在畢業之前在網上找到的招聘信息,面試被錄用.錄用後就按照分配當上了餐廳的見習助理,主要職責就是排班,清點貨物,計劃進貨量。 問: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歡什麼?最不喜歡什麼?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答:喜歡和客人交流,和同事一起努力工作;不喜歡和做事不負責的人。對於生活來說我還是比較積極的,我覺得我的事業是剛剛開始,我日後要更加努力!! 問: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歡什麼?最不喜歡什麼?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答:喜歡和客人交流,和同事一起努力工作;不喜歡和做事不負責的人。對於生活來說我還是比較積極的,我覺得我的事業是剛剛開始,我日後要更加努力!! 問:您在這個職位上,如果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並保持什麼樣的能力?答:對內就是管理,對外就是溝通。 問:您認為做好這份工作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經驗?答:要全面了解自己工作的崗位要求和公司的概況,這樣做起事來就可以隨心應手。具備管理技能,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至於經驗就是要靠自己在工作當中不斷地積累和總結! 問:目前,行業內要求從事這份工作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教育和培訓背景?答:要想在肯德基做到組長以上的職位,就必須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培訓的話,餐廳會針對你本人進行專門的培訓。 問:這種職業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和其他能力?有什麼樣的要求?答:其實我的專業和我現在的工作可以說是不對口的吧,但是我覺得我對於管理方面還是有很大的能力的,對於管理方面的能力是要餐廳裡面各種理論知識的熟練,與客人之間的溝通能力;要求都沒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能吃苦。 問:就您知道的情況而言,我所學的數控專業可以進入哪些領域工作?答:可以當機械維修員,數控編程員,plc高級編程員,cad繪圖員,技術質檢員,其實有很多的領域,只要是看你個人的喜好和發展方向是什麼啦! 問:我們現在還未畢業,現在可以通過什麼方式、提高哪些技能或素質,以便日後能進入機械行業呢?答:其實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比賽。以賽促學!同時在求學的過程中,你們應該多一點爭取做一些兼職!這樣也可以為以後找工作鋪下很好的人脈關系,在校期間要盡量汲取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多磨練自己以增長各方面的知識! 謝謝師兄今天和我們聊了這么多!第二位采訪對象是我的一位表哥------鄭大航,由於我表哥在珠海工作,我只好採用電話的方式進行采訪。我表哥是07年畢業於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模具專業。 問:您好表哥,咱們好久沒有聊天啦,今天我是帶有目的來和你聊的,我這次只要是采訪你關於職業上的一些問題,希望航哥的回答能給我帶來很多有用的信息。答:嗯,你說吧。 問:航哥你當時是怎樣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呀?答:說到第一份工作確實有點不易呀,我跑了陽江的招聘會和廣州的招聘會,最後經過層層的淘汰我最後榮幸地被錄用在東莞的模具工廠! 問:航哥我們知道,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我該如何獲得我們大學生有效的就業信息。答:所以說你現在做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訪談是很必要的,你只有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後,才可以有效的為以後找工作埋下了有效的基礎,現在獲得就業信息的渠道很多啦,只要你多留意下周圍的信息的就可以啦! 問:航哥我想請問下,您中途調動過兩次工作,您怎樣看待工作調動問題,也就是現在頗受關注的大學生「跳槽」。答:關於「跳槽」,我建議大學生謹慎對待。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往往精力旺盛,觀念新,想法多,想通過「跳槽」來找到適合自己又待遇豐厚的工作。但是,草率「跳槽」弊大於利。當在一個單位工作較長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擁有一定的人脈基礎、工作經驗,也會有更廣的發展前景,這些是需要用時間去積累的;而當你調到另一單位時,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而且,過多跳槽的經歷,會讓用人單位失去對求職者的信任。 問:航哥如果你是現在公司的hr,你會招聘什麼樣的大學生進入您公司?為什麼?答:我覺得新人最重要的除了能力,還有品質。我喜歡勤快、謙虛好學、工作認真主動的年輕人。剛進入用人單位的新人,應該有不怕苦不怕虧的精神。上級分配給你的任務,就認真完成,不要覺得自己的任務比其他同事重就喋喋抱怨。新人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做完自己的工作,可以主動去幫助別人做,不能幹完就走,更不能遲到早退,否則會給領導以及同事留下不負責任的印象。你想想,對於一個不負責任的員工,領導會把重要的工作放心交給他嗎?呵呵···嗯,謝謝航哥接受我的采訪!通過的這次的人物訪談,我得到了在學校課堂和就業網站上得不到的信息。我們不僅需要優異的成績,較強的工作能力,還要注意為人處事的一些細節,這是采訪中我最大的獲益。對於跳槽、工作態度,我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這對我今後的職業規劃有指導作用。就收獲而言,這次訪談是有效的,是成功的。但是采訪前,由於准備工作不充分,把一些問題遺漏了,獲得的信息不全,以後若還有這樣的機會,我會在這方面改進的
⑦ 校園人物采訪可以提什麼問題
那要看你采訪的是誰(是怎樣的人)還有采訪出來的東西用來幹嘛了。如果是要發表的就不要問太隱秘的事情,而且你得要有個采訪主題,比如說采訪一個優等生,主題是回看自己的學習態度,那麼你就可以問那個優等生平時都在幹些什麼、學習的竅門、他上課會不會走神之類的。這當中的學習的竅門如果人家有點不願意告訴的感覺那就別追問,人總是要有點隱私的嘛!
如果你能更清楚的說明一下你的采訪要求,我可以幫你想一下采訪的問題!
⑧ 采訪人物時要注意那些、、、
做人物采訪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明確采訪對象
要采訪的對象必須是一個「新聞人物」,這也是能進行采訪的由頭。所謂「新聞人物」,有以下一些特徵:近期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近期在某一方面獲得較大成功;因某種行為引起了廣泛的注意;身居要職或在關鍵崗位上,他的行為和意志將對社會有廣泛的影響,因而言行時時被人所關注;由於某些特殊品質或特殊原因而備受社會注意。
名人專訪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為了確立名人專訪的價值,首先就需要看名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沒有新的動態,有沒有與國家的政策、方針、路線相一致的社會活動和新鮮事。其次,要同社會焦點問題緊密聯系起來。
二、做好采訪前的准備
1、熟悉采訪對象
由於人物專訪具有與采訪對象接觸時間短、包涵容量大的因素,因此,在介入采訪之前,對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如采訪對象的個人經歷、性格興趣、成就建樹等。如果對采訪對象情況不了解,只憑簡單的對話,甚至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不僅耽誤時間、遺漏重點,有時還可能使對方產生反感從而造成采訪渠道的阻滯。另外,有的采訪中只能問些慣例性禮節性的問題,那就更要巧用背景材料,免得文章水多肉少。
2、明確采訪主題
在確定采訪對象後,一定要明確采訪主題。因為有些問題可以現場發揮,但關鍵的問題一定要做准備,這樣既可以保證采訪有的放矢,也能節省提問時間。可以事先圍繞主題設計一些重要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訪問提綱,以及對采訪中可能出現問題的對策等。即使沒有書面的提綱,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因為采訪前的准備越充分,訪談中記者才越能掌握主動權。當然,在向采訪對象提問時要緊緊貼近主題。
三、采訪中要注意的問題
1、要用內行話提問
對被采訪對象的事情了解不了解,張嘴一問,被采訪對象就能聽出來,因此,一定要用內行話進行提問。如果問外行話,會很難獲得被采訪對象的認同,也就難以探尋到被采訪對象的內心世界,這會對采訪造成障礙甚至阻滯。
2、要掌握好談話原則,做一個傾聽者
當會見采訪對象時,首先要確定以怎樣的方式開始談話。如果對方較熟悉,或預先打過招呼、有專門准備的,那不妨以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方式開始談話。但一般情況下,對於大多數采訪對象來說,在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寒暄一會兒,融洽一下氣氛,然後轉入正題,效果會好一些。對一些由於激動或緊張不能很快進入狀態的采訪對象,可以先談與主題無關而又輕松的話題,盡快縮短兩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有時候,做好一個傾聽者更易讓被采訪對象開口。
3、要用心感受采訪對象
人物專訪最考驗采訪者的便是用心感受采訪對象,把自己融入其中。因為,在與采訪對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中,人的注意力不僅是在用耳聽,更重要的還是要用心去感受對方,用心靈去感受的是一個氛圍、一個整體,因此這種面對面的采訪如果能達到一種較為默契的交流感,采訪便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4、要控制談話方向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要盡可能控制談話的方向,使談話圍繞著事先設想好的主題,或者在談話過程中突然出現的更好的主題來進行。
5、提問態度要真誠、客觀、不帶個人傾向
對采訪對象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問題,以免誘導或限制對方的回答。提問時,要多用探討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審問的口氣,做好與采訪對象的溝通。
⑨ 怎樣進行人物專訪(所要采訪的問題,注意事項,原則和技巧分別是什麼)
人物專訪的提問技巧- -
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一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采訪。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種特殊通訊。它比一般報道要詳細而生動。專訪中少不了采訪對象、記者兩個因素。專訪的特點在一個"專"字,重點是一個訪。人物專訪既強調新聞性、政治性又要強調其可讀性。相對於其它新聞形式,人物專訪可讀性具有親和力。因此,為受眾所喜聞樂見。
人物專訪難寫在於人們對其要求和關注程度高。人物專訪難寫在於如何不流於平淡、所寫人物有鮮明特點。如果讀者看完後能記住這個人物,並與其他人物區分開來,這就可以說是一篇成功的人物專訪。而鮮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細節都取決於采訪的成功與否。記者與被采訪者的交談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採得好採得細,對人物就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就能夠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發現人物的閃光點和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更加准確地提煉主題,讓讀者想看、愛看,覺得可信、可親、可學。采訪失敗,就是再精心運作,也寫不好。采訪的好壞,記者提問的技巧尤為重要,問題提得好、提得准有助於打開采訪對象的話匣子。
筆者認為目前記者在提問中容易出現以下幾點不足:一是提問過大過空,讓被采訪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記者采訪還是喜歡"你有什麼感想"等"老三問"套話。二是記者口頭表達能力差,提問不能簡明扼要。問話讓采訪對象不得要領,一些記者輕問重寫,提問辭不達意,他們往往筆頭功夫過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認識上還有偏見:認為注重口才是講花架子,不務實。筆者經常能看到一些記者提問,說了好多話繞不到主題上,如問一個農民企業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於資助農村教育。說來說去,不僅把被采訪者說糊塗了,連記者自己也不明白說了什麼。三是記者的采訪態度不端正,也有學識有限。有的記者提問時信口開河,對對方回答不理解,使對方在心理上產生反感,從而與記者拉開了心理距離。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了采訪對象的談話情趣。
被采訪對象容易出現下面幾種情況:一、主觀上是配合採訪的,但卻由於緊張或激動總是開不了口。來自基層的農牧民、工人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二、消極應付采訪。雖然開了口,卻總是偏離主題,或有意識地迴避記者某些敏感問題。三是采訪對象牽引著記者跑,被采訪者信馬由韁,一瀉千里地講下去,記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訪費了不少時間,看似記了一大堆,要用的卻不多,既費時又費力。
針對以上一些不足和問題,筆者依據自己膚淺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探討。
一、事先圍繞主題設計一些重要問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事先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一些問題可以現場發揮,但關鍵的問題一定要做准備。記者在采訪前主題明確既可保證采訪有的放矢,也能減少時間浪費。記者必須要有幾個直奔主題的問題,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計,不打無准備之戰。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記者,用這種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臨陣不會慌亂。二是也可以事先練習問話。幾個問題其實也就是采訪的大綱和思路。有助於記者控制局面,把采訪者引到主題上來。筆者在采訪一個商界女強人時,這個女企業家見多識廣,表現慾望很強,話很多卻總跑題。筆者事先設計的幾個問題就用上了,一跑題,就用一個問題把她問回來。
二、用內行話提問。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記者張嘴一問,被采訪者就能聽出來,你對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對他的工作認識程度有多高。記者問外行話,很難獲得被采訪者的認同,也就無從深談,記者也就難以探尋到被采訪者的內心世界。記者要與采訪對象交朋友,觸及他最敏感的神經,探索其心靈。最容易找的共同語言就是采訪對象的行業話題。這對於采訪性格內向、靦腆、有膽怯心理、不易開口的采訪對象有效果。記者可以提問一些他所熟悉的話題來引導他開口,最簡單就是和農民談他的莊稼施了什麼肥;和牧民談產了幾只冬羔;和司機談車的型號性能。當然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冒充內行。如記者采訪下崗再就業典型,采訪對象是做針織品的。筆者以前曾長期采訪紡織行業,對針織較為了解,采訪時順口說出氨綸、細螺紋針、圓形織機等專業用詞,讓采訪對象很驚喜。她認為對她的行業很看重,無形中縮小了心理距離。這次的采訪用了8個小時,采訪對象把想說的不想說的都說了出來,情況掌握得細、全,通訊寫出來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問輕松話題,安定采訪對象情緒。對一些由於激動或緊張不能很快進入狀態的采訪對象,為了讓他們情緒安定下來,記者可以先談與主題無關而又輕松的話題。通過輕松話題讓對方放鬆情緒,盡快縮短兩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一盆花、一段經歷,對一個問題的看法,或對方的興趣愛好都可以成為提問的話題。筆者在采訪中常採用這種方法。有次采訪一位英勇犧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總平靜不下來,筆者就問有關他們女兒的事情,從年齡問到女兒對父親的死如何說的、如何想的。然後就引到了采訪的主線上來。在采訪殘疾音樂家方放(國際大獎獲得者)時,他因為反感采訪,加之緊張,采訪無法進行。筆者就問古典吉它與民謠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問題,使他放鬆。
四、對迴避采訪的,以提問對方感興趣的問題,誘導其配合採訪。用老話說,采訪也是功夫在詩外。豐富的知識的確有助於采訪。筆者在采訪一個銳意改革的全國先進法院院長時,院長怕宣傳自己影響不好,筆者事先了解被采訪者古文造詣很深,對法家思想和軍事很有研究,就問他對韓非子、荀子、商鞅和《呂氏春秋》的評價,通過對商鞅"輕罪重判重罪不將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談到了他進行的改革。采訪進行下去了,並改變了采訪對象的態度。原只限半個小時的采訪時間,不知不覺延長到五個小時。
五、在提問時兼顧雙方,問受眾想知道的問題。記者在采訪人物之前總要認真思考。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想,想讀者想知道這個人物的什麼,會對他的哪些感興趣。只有心中想著讀者,讀者才會喜歡看你寫的文章。同樣,也要站在采訪對象角度考慮:他想要告訴讀者些什麼,他有什麼好的經驗和閃光的東西對讀者有啟迪。只有兩方面都想到了,記者提的問題才會讓雙方都感興趣。還要注意保護采訪對象的隱私,不要問粗俗、獵奇與主題無關的問題。
六、記者提問態度要真誠、客觀、不帶個人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問題,以免誘導或限制對方的回答。提問多用探討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審判的口氣。提問方式根據不同對象採用正問、反問、引導、激將等。記者與采訪對象打交道要時刻記著貧賤不欺、富貴不媚,提問語氣要平和,話語要真誠,不能有訓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問要開門見山,提問語要簡明扼要,易聽易懂。提問語要用開放式的,多用怎麼樣、什麼、如何等字眼,給對方以廣闊的回答空間。不要像法官審判一樣問:"是,還是不是。"提問語要注意具體,可把大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比如問一個農民:"你知道怎樣維護消費者利益嗎?"就可以分成:"你周圍的人買過假冒偽劣的東西嗎?""買了怎麼辦的?到哪去找?找誰?"
八、提問語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長句、不用倒裝句、不用否定語氣提問、不用有歧義的話提問,在提問時不要生造詞語、任意改用專用名詞。學會多用口語,長句分成短句來問。
九、適當使用些激將法。充分發揮激將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銳提問使一些迴避主題的采訪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訪,所提問題不能人雲亦雲,也不要提一般性的問題,有意突出其尖銳的一面。有分量問題是記者水平的一個體現。名記者法拉奇就是以提問尖銳近乎挑釁而聞名的。筆者在采訪一致力於改變的某單位領導時,提出:"你用這種強制性的手段來推行改革,群眾會告你專制強權,也許以後會影響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會成為犧牲品,你對此怎麼看?"這個問題一下就引起了該領導的重視和興趣。采訪完後,他說:"本來想應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問題不得不讓我說話了。"而在采訪一位有爭議的企業家時,筆者直言不諱地問:"人們對你的評價是毀譽參半,你對此怎麼看,你對自己如何評價。"這個問題打開了采訪對象的話匣子,也撕開了他的防護衣。後來采訪對象說:"你是第一個涉及到這一問題的,我一下就覺得你對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對待我。"
寫一篇有血有肉、鮮活的人物專訪是采寫者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做好提問是關鍵。問題問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離目標也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