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ag真人国际官网-ag旗舰厅官方网站 » 編程軟體 » linux內核編譯詳解

linux內核編譯詳解-ag真人国际官网

發布時間: 2024-07-12 00:18:14

❶ 如何編譯linux內核

一、編譯環境

ubuntu 5.10,要編譯的內核源碼版本2.6.12 二、下載並解壓源代碼 首先從linux內核的官網www.kernel.org把源代碼下載下來。為了和後面實驗要求符合,我們要下載使用o(1)調度器的源碼。因此這里下載了2.6.12版本源碼。下載 下linux-2.6.12.tar.bz2,將下載源碼放入/usr/src/目錄下。如下圖所示: 解壓該源碼: 三、構建編譯環境 現在我們得到的只是源代碼,只是許許多多的文本文件,要想使這些文件成為可以運行的程序,需要使用編譯器進行編譯以及鏈接。編譯器有很多,但在里linux下一般都使用gnu的開源編譯器套件,這里包括gcc等,現在我們安裝基本的編譯器套件,如圖所示: 四、安裝ncurses庫 這里使用ubuntu系統,因為系統自帶的ncurses庫在支持make menuconfig的時候會出錯,所以,依然要安裝ncurses庫,這里我們從源碼安裝。首先去ncurses官網http://ftp.gnu.org/pub/gnu/ncurses/ 上下載源碼。這里我們下載5.9版本,並通過簡單的安裝方式.configure 和make、make install方式安裝。如下圖所示: 五、配置內核 一切准備工作做完,現在我們就可以配置內核了,這里我們使用make menuconfig方式。如下圖: 在使用make menuconfig這個命令後,會出現如下的字元界面,我們就可以在這個界面上對內核進行配置。但是如果這不是你第一次配置這個內核,那麼請先運行:make mrproper來清除以前的配置,回到默認配置,然後再運行:make menuconfig.
在這里,我們以對cpu支持的配置為例,其餘的選項就不一一詳述,首先查看本機的cpu類型,如下圖: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我的電腦的cpu是amd athlon的,因此我們在cpu選項裡面選用amd,如下圖所示: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
a、 cpu的設置在linux內核編譯過程中,不是必需的,即使保持默認的386選項(我們剛才把它改成了amd),內核也能正常運行,只不過運行慢一些而已。
b、 一般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在於device driver的設置。我在一開始就遇到了在內核編譯完,通過grub引導系統過程中報 「alert! /dev/sda1 does not exist . dropping to a shell!」的錯誤。這是因為硬碟驅動沒有配置好而造成的。運行lspci命令,查看到下面這行:

由此確定,需要配置scsi、pci-x、fusion-mpt驅動,需要在響應的驅動選項里將[m]設置為[*],因為硬碟驅動是在系統開機的時候載入,所以不能以模塊形式載入。

把這幾個驅動內部的選項全部改為[*]:

六、編譯內核

對內核的配置完成之後,現在就可以開始編譯內核了,只需要一個簡單的make命令即可,之後我們就只能慢慢等,直到編譯完成,在我的電腦上,大概用了25分鍾。下圖是運行make後的部分輸出。

七、安裝內核
編譯完成之後,我們需要安裝內核,主要分為如下幾步:
1)、安裝模塊

安裝模塊,對於內核來說,每一個內核版本有自己的模塊目錄,默認在/lib/moles/內核版本號這個目錄下,make moles_install會創建對應的目錄,並把對應的模塊文件拷貝過去。注意,這一步必須要在編譯過內核再做。

2)、拷貝bzimage文件

bzimage文件是內核映像文件,是啟動內核所必需的,我們應當把它拷貝到/boot目錄下。在這里,我為自己新建了一個目錄,我們把它拷貝過去,並且按照一般內核映像文件的命名方式為它改名為vmlinuz-2.6.12。

3)、製作initrd文件
initrd文件命名為initrd.img-2.6.12

4)、修改grub啟動項
要能引導起我們的新系統,需要更改grub配置,增加啟動選項。ubuntu 5.10的grub版本比較低,配置文件為/boot/grub/menu.lst,高版本的grub可能在/boot/grub/grub.cfg里。在原有啟動項基礎上,添加我們自己的啟動項,並把它設為默認啟動項,配置如下:

5)重啟
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的內核已經正常載入了,運行uname -a,會發現,內核版本已經是2.6.12了。

❷ linux編譯內核步驟

一、准備工作
a) 首先,你要有一台pc(這不廢話么^_^),裝好了linux。
b) 安裝好gcc(這個指的是host gcc,用於編譯生成運行於pc機程序的)、make、ncurses等工具。
c) 下載一份純凈的linux內核源碼包,並解壓好。

注意,如果你是為當前pc機編譯內核,最好使用相應的linux發行版的源碼包。

不過這應該也不是必須的,因為我在我的fedora 13上(其自帶的內核版本是2.6.33.3),就下載了一個標準的內核linux-2.6.32.65.tar.xz,並且順利的編譯安裝成功了,上電重啟都ok的。不過,我使用的.config配置文件,是fedora 13自帶內核的配置文件,即/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d) 如果你是移植linux到嵌入式系統,則還要再下載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例如,你的目標單板cpu可能是arm或mips等cpu,則安裝相應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安裝後,需要將工具鏈路徑添加到path環境變數中。例如,你安裝的是arm工具鏈,那麼你在shell中執行類似如下的命令,假如有類似的輸出,就說明安裝好了。
[root@localhost linux-2.6.33.i686]# arm-linux-gcc --version
arm-linux-gcc (buildroot 2010.11) 4.3.5
ag旗舰厅官方网站 copyright (c) 2008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this is free software; see the source for ing conditions. there is no
warranty; not even for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註:arm的工具鏈,可以從這里下載:回復「arm」即可查看。

二、設置編譯目標

在配置或編譯內核之前,首先要確定目標cpu架構,以及編譯時採用什麼工具鏈。這是最最基礎的信息,首先要確定的。
如果你是為當前使用的pc機編譯內核,則無須設置。
否則的話,就要明確設置。
這里以arm為例,來說明。
有兩種設置方法():

a) 修改makefile
打開內核源碼根目錄下的makefile,修改如下兩個makefile變數並保存。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注意,這里cross_compile的設置,是假定所用的交叉工具鏈的gcc程序名稱為arm-linux-gcc。如果實際使用的gcc名稱是some-thing-else-gcc,則這里照葫蘆畫瓢填some-thing-else-即可。總之,要省去名稱中最後的gcc那3個字母。

b) 每次執行make命令時,都通過命令行參數傳入這些信息。
這其實是通過make工具的命令行參數指定變數的值。
例如
配置內核時時,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編譯內核時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注意,實際上,對於編譯pc機內核的情況,雖然用戶沒有明確設置,但並不是這兩項沒有配置。因為如果用戶沒有設置這兩項,內核源碼頂層makefile(位於源碼根目錄下)會通過如下方式生成這兩個變數的值。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arch?= $(subarch)
cross_compile ?=

經過上面的代碼,arch變成了pc編譯機的arch,即subarch。因此,如果pc機上uname -m輸出的是ix86,則arch的值就成了i386。

而cross_compile的值,如果沒配置,則為空字元串。這樣一來所使用的工具鏈程序的名稱,就不再有類似arm-linux-這樣的前綴,就相當於使用了pc機上的gcc。

最後再多說兩句,arch的值還需要再進一步做泛化。因為內核源碼的arch目錄下,不存在i386這個目錄,也沒有sparc64這樣的目錄。

因此頂層makefile中又構造了一個srcarch變數,通過如下代碼,生成他的值。這樣一來,srcarch變數,才最終匹配到內核源碼arch目錄中的某一個架構名。

srcarch := $(arch)

ifeq ($(arch),i386)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x86_64)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sparc64)
srcarch := sparc
endif

ifeq ($(arch),sh64)
srcarch := sh
endif

三、配置內核

內核的功能那麼多,我們需要哪些部分,每個部分編譯成什麼形式(編進內核還是編成模塊),每個部分的工作參數如何,這些都是可以配置的。因此,在開始編譯之前,我們需要構建出一份配置清單,放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命名為.config文件,然後根據此.config文件,編譯出我們需要的內核。

但是,內核的配置項太多了,一個一個配,太麻煩了。而且,不同的cpu架構,所能配置的配置項集合,是不一樣的。例如,某種cpu的某個功能特性要不要支持的配置項,就是與cpu架構有關的配置項。所以,內核提供了一種簡單的配置方法。

以arm為例,具體做法如下。

a) 根據我們的目標cpu架構,從內核源碼arch/arm/configs目錄下,找一個與目標系統最接近的配置文件(例如s3c2410_defconfig),拷貝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命名為.config。

注意,如果你是為當前pc機編譯內核,最好拷貝如下文件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做為初始配置文件。這個文件,是pc機當前運行的內核編譯時使用的配置文件。
/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這里順便多說兩句,pc機內核的配置文件,選擇的功能真是多。不編不知道,一編才知道。linux發行方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想讓所發行的linux能夠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吧。

b) 執行make menuconfig對此配置做一些需要的修改,退出時選擇保存,就將新的配置更新到.config文件中了。

❸ 鎬庢牱緙栬瘧linux鍐呮牳

鎮ㄥ彲浠ュ湪緗戜笂鎵懼埌瀹冪殑婧愪唬鐮侊紝鐒跺悗涓嬭澆騫剁紪璇戝畠銆備互涓嬫槸涓浜涗笅杞藉拰緙栬瘧宸村反鎵樻柉鍐呮牳鐨勬ラわ細
鎵撳紑嫻忚堝櫒錛屾悳緔㈠反宸存墭鏂鍐呮牳婧愪唬鐮侊紝騫舵壘鍒板畼鏂圭綉絝欐垨鍙淇$殑涓嬭澆婧愩
涓嬭澆鏃︾函宸村反鎵樻柉鍐呮牳婧愪唬鐮侊紝閫氬父鏄涓涓鍘嬬緝鍖呫
瑙e帇緙╀笅杞界殑婧愪唬鐮佸帇緙╁寘銆
鎵撳紑緇堢鎴栧懡浠ゆ彁紺虹︼紝榪涘叆瑙e帇緙╁悗鐨勬簮浠g爜鏂囦歡澶廣
浣跨敤緙栬瘧鍣ㄧ紪璇戞簮浠g爜銆傚反宸存墭鏂鍐呮牳閫氱函鐮佸父浣跨敤gcc緙栬瘧鍣ㄨ繘琛岀紪璇戙傚湪緇堢鎴栧懡浠ゆ彁紺虹︿腑杈撳叆浠ヤ笅鍛戒護鏉ョ紪璇戜唬鐮侊細makefilemake-j鍏朵腑錛鏄鎮ㄨ佷嬌鐢ㄧ殑綰跨▼鏁幫紝鍙浠ユ牴鎹鎮ㄧ殑璁$畻鏈烘ц兘榪涜岃皟鏁淬
絳夊緟緙栬瘧瀹屾垚銆傜紪璇戝彲鑳介渶瑕佷竴浜涙椂闂達紝鍏蜂綋鍙栧喅浜庢偍鐨勮$畻鏈烘ц兘鍜屼嬌鐢ㄧ殑綰跨▼鏁般
濡傛灉緙栬瘧鎴愬姛錛屾偍灝嗗湪婧愪唬鐮佹枃浠跺す涓鎵懼埌緙栬瘧鍚庣殑鍐呮牳鏂囦歡錛堥氬父鏄痩inux鎴杤mlinuz錛夈
灝嗙紪璇戝悗鐨勫唴鏍告枃浠跺嶅埗鍒版偍闇瑕佷嬌鐢ㄥ畠鐨勬搷浣滅郴緇熷仛榪熷摢涓錛屽苟鎸夌収鎿嶄綔緋葷粺鐨勮佹眰榪涜屽畨瑁呭拰閰嶇疆銆
璇鋒敞鎰忥紝宸村反鎵樻柉鍐呮牳鏄涓涓寮婧愰」鐩錛屽叾寮鍙戝拰緇存姢鐢辯ぞ鍖洪┍鍔ㄣ傚洜姝わ紝鎮ㄥ彲鑳戒細閬囧埌涓浜涢棶棰樻垨閿欒錛岄渶瑕佽嚜宸卞皾璇曡в鍐蟲垨瀵繪眰紺懼尯鐨勫府鍔┿

❹ 如何編譯linux內核

編譯linux內核步驟:
1、安裝內核
如果內核已經安裝(/usr/src/目錄有linux子目錄),跳過。如果沒有安裝,在光碟機中放入linux安裝光碟,找到kernel-source-2.xx.xx.rpm文件(xx代表數字,表示內核的版本號),比如redhat linux的rpms目錄是/redhat/rpms/目錄,然後使用命令rpm -ivh kernel-source-2.xx.xx.rpm安裝內核。如果沒有安裝盤,可以去各linux廠家站點或者www.kernel.org下載。
2、清除從前編譯內核時殘留的.o 文件和不必要的關聯
cd /usr/src/linux
make mrproper
3、配置內核,修改相關參數,請參考其他資料
在圖形界面下,make xconfig;字元界面下,make menuconfig。在內核配置菜單中正確設置個內核選項,保存退出
4、正確設置關聯文件
make dep
5、編譯內核
對於大內核(比如需要scsi支持),make bzimage
對於小內核,make zimage
6、編譯模塊
make moles
7、安裝模塊
make moles_install
8、使用新內核
把/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錄內新生成的內核文件bzimage/zimage拷貝到/boot目錄,然後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一個啟動選項,使用新內核bzimage/zimage啟動。格式如下: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linear
default=linux-new ### 告訴lilo預設使用新內核啟動linux ###
append="mem=256m"
image=/boot/vmlinuz-2.2.14-5.0
label=linux
read-only
root=/dev/hda5
image=/boot/bzimage(zimage)
label=linux-new
read-only
root=/dev/hda5
保留舊有的啟動選項可以保證新內核不能引導的情況,還可以進入linux進行其他操作。保存退出後,不要忘記了最重要的一步,運行/sbin/lilo,使修改生效。
9、重新生成ram磁碟
如果您的系統中的/etc/lilo.conf沒有使用了ram磁碟選項initrd,略過。如果您的系統中的/etc/lilo.conf使用了ram磁碟選項initrd,使用mkinitrd initrd-內核版本號,內核版本號命令重新生成ram磁碟文件,例如我的redhat 6.2:
mkinitrd initrd-2.2.14-5.0 2.2.14-5.0
之後把/etc/lilo.conf中的initrd指向新生成的initrd-2.2.14-5.0文件:
initrd=/boot/initrd-2.2.14-5.0
ram磁碟能使系統性能盡可能的優化,具體參考/usr/src/linux/documents/initrd.txt文件
10、重新啟動,ok!

❺ 如何編譯linux版本

編譯安裝內核
下載並解壓內核
內核下載官網:https://www.kernel.org/
解壓內核:tar xf linux-2.6.xx.tar.xz
定製內核:make menuconfig
參見makefile menuconfig過程講解
編譯內核和模塊:make
生成內核模塊和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
安裝內核和模塊:sudo make moles_install install
復制模塊文件到/lib/moles目錄下、復制config,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到/boot目錄、更新grub
其他命令:
make mrprobe:命令的作用是在每次配置並重新編譯內核前需要先執行「make mrproper」命令清理源代碼樹,包括過去曾經配置的內核配置文件「.config」都將被清除。即進行新的編譯工作時將原來老的配置文件給刪除到,以免影響新的內核編譯。
make dep:生成內核功能間的依賴關系,為編譯內核做好准備。

幾個重要的linux內核文件介紹
config
使用make menuconfig 生成的內核配置文件,決定將內核的各個功能系統編譯進內核還是編譯為模塊還是不編譯。
vmlinuz 和 vmlinux
vmlinuz是可引導的、壓縮的內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虛擬內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統比如dos有640kb內存的限制,linux能夠使用硬碟空間作為虛擬內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執行的linux內核,vmlinuz的建立有兩種方式:一是編譯內核時通過「make zimage」創建,zimage適用於小內核的情況,它的存在是為了向後的兼容性;二是內核編譯時通過命令make bzimage創建,bzimage是壓縮的內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壓縮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誤解,bz表示「big zimage」,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壓縮的。它們不僅是一個壓縮文件,而且在這兩個文件的開頭部分內嵌有gzip解壓縮代碼,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內核文件中包含一個微型的gzip用於解壓縮內核並引導它。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老的zimage解壓縮內核到低端內存(第一個640k),bzimage解壓縮內核到高端內存(1m以上)。如果內核比較小,那麼可以採用zimage 或bzimage之一,兩種方式引導的系統運行時是相同的。大的內核採用bzimage,不能採用zimage。 vmlinux是未壓縮的內核,vmlinuz是vmlinux的壓縮文件。
initrd.img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initrd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體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引導的狀態。比如initrd- 2.4.7-10.img主要是用於載入ext3等文件系統及scsi設備的驅動。如果你使用的是scsi硬碟,而內核vmlinuz中並沒有這個 scsi硬體的驅動,那麼在裝入scsi模塊之前,內核不能載入根文件系統,但scsi模塊存儲在根文件系統的/lib/moles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引導一個能夠讀實際內核的initrd內核並用initrd修正scsi引導問題,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壓縮的文件。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創建的,mkinitrd實用程序能夠創建initrd映象文件,這個命令是redhat專有的,其它linux發行版或許有相應的命令。這是個很方便的實用程序。具體情況請看幫助:man mkinitrd
system.map是一個特定內核的內核符號表,由「nm vmlinux」產生並且不相關的符號被濾出。
下面幾行來自/usr/src/linux-2.4/makefile:
nm vmlinux | grep -v '(compiled)|(.o$$)|( [auw] )|(..ng$$)|(lash[rl]di)' | sort > system.map
在進行程序設計時,會命名一些變數名或函數名之類的符號。linux內核是一個很復雜的代碼塊,有許許多多的全局符號, linux內核不使用符號名,而是通過變數或函數的地址來識別變數或函數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符號,而是像c0343f20這樣引用這個變數。 對於使用計算機的人來說,更喜歡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名字,而不喜歡像c0343f20這樣的名字。內核主要是用c寫的,所以編譯器/連接器允許我們編碼時使用符號名,而內核運行時使用地址。 然而,在有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知道符號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對應的符號,這由符號表來完成,符號表是所有符號連同它們的地址的列表。
linux 符號表使用到2個文件: /proc/ksyms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個「proc file」,在內核引導時創建。實際上,它並不真正的是一個文件,它只不過是內核數據的表示,卻給人們是一個磁碟文件的假象,這從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 出來。然而,system.map是存在於你的文件系統上的實際文件。當你編譯一個新內核時,各個符號名的地址要發生變化,你的老的system.map 具有的是錯誤的符號信息,每次內核編譯時產生一個新的system.map,你應當用新的system.map來取代老的system.map。
雖然內核本身並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 lsof和ps等軟體需要一個正確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錯誤的或沒有system.map,klogd的輸出將是不可靠的,這對於排除程序故障會帶來困難。沒有system.map,你可能會面臨一些令人煩惱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數驅動需要system.map來解析符號,沒有為你當前運行的特定內核創建的system.map它們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內核日誌守護進程klogd為了執行名稱-地址解析,klogd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應當放在使用它的軟體能夠找到它的地方。執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沒有將system.map作為一個變數的位置給klogd,那麼它將按照下面的順序,在三個地方查找system.map: /boot/system.map 、/system.map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夠智能地查找正確的映象(map)文件。
makefile menuconfig過程講解
當我們在執行make menuconfig這個命令時,系統到底幫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呢?這裡面一共涉及到了一下幾個文件我們來一一探討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scripts文件夾
arch/$arch/kconfig文件、各層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各層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的.config文件、arch/$arch/configs/下的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
1)scripts文件夾存放的是跟make menuconfig配置界面的圖形繪制相關的文件,我們作為使用者無需關心這個文件夾的內容
2)當我們執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出現上述藍色配置界面以前,系統幫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系統會讀取arch/$arch/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生成整個配置界面選項(kconfig是整個linux配置機制的核心),那麼arch環境變數的值等於多少呢?它是由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決定的,在makefile下有此環境變數的定義: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
export kbuild_buildhost := $(subarch)
arch ?= $(subarch)
cross_compile ?=
或者通過 make arch=arm menuconfig命令來生成配置界面
比如教務處進行考試,考試科數可能有外語、語文、數學等科,這里我們選擇了arm科可進行考試,系統就會讀取arm/arm/kconfig文件生成配置選項(選擇了arm科的卷子),系統還提供了x86科、milps科等10幾門功課的考試題
3)假設教務處比較「仁慈」,為了怕某些同學做錯試題,還給我們准備了一份參考答案(默認配置選項),存放在arch/$arch/configs/目錄下,對於arm科來說就是arch/arm/configs文件夾:

此文件夾中有許多選項,系統會讀取哪個呢?內核默認會讀取linux內核根目錄下.config文件作為內核的默認選項(試題的參考答案),我們一般會根據開發板的類型從中選取一個與我們開發板最接近的系列到linux內核根目錄下(選擇一個最接近的參考答案)
4).config
假設教務處留了一個心眼,他提供的參考答案並不完全正確(.config文件與我們的板子並不是完全匹配),這時我們可以選擇直接修改.config文件然後執行make menuconfig命令讀取新的選項。但是一般我們不採取這個方案,我們選擇在配置界面中通過空格、esc、回車選擇某些選項選中或者不選中,最後保存退出的時候,linux內核會把新的選項(正確的參考答案)更新到.config中,此時我們可以把.config重命名為其它文件保存起來(當你執行make distclean時系統會把.config文件刪除),以後我們再配置內核時就不需要再去arch/arm/configs下考取相應的文件了,省去了重新配置的麻煩,直接將保存的.config文件復制為.config即可.
5)經過以上兩步,我們可以正確的讀取、配置我們需要的界面了,那麼他們如何跟makefile文件建立編譯關系呢?當你保存make menuconfig選項時,系統會除了會自動更新.config外,還會將所有的選項以宏的形式保存在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下

內核中的源代碼就都會包含以上.h文件,跟宏的定義情況進行條件編譯。
當我們需要對一個文件整體選擇如是否編譯時,還需要修改對應的makefile文件,例如:

我們選擇是否要編譯s3c2410_ts.c這個文件時,makefile會根據config_touchscreen_s3c2410來決定是編譯此文件,此宏是在kconfig文件中定義,當我們配置完成後,會出現在.config及autconf中,至此,我們就完成了整個linux內核的編譯過程。
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linux內核配置過程中,留給用戶的介面其實只有各層kconfig、makefile文件以及對應的源文件。
比如我們如果想要給內核增加一個功能,並且通過make menuconfig控制其聲稱過程
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修改對應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按照kconfig語法增加對應的選項;
其次執行make menuconfig選擇編譯進內核或者不編譯進內核,或者編譯為模塊,.config文件和autoconf.h文件會自動生成;
最後修改對應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完成編譯選項的添加;
最後的最後執行make命令進行編譯。
kconfig和makefile
linux內核源碼樹的每個目錄下都有兩個文檔kconfig和makefile。分布到各目錄的kconfig構成了一個分布式的內核配置資料庫,每個kconfig分別描述了所屬目錄源文檔相關的內核配置菜單。在執行內核配置make menuconfig時,從kconfig中讀出菜單,用戶選擇後保存到.config的內核配置文檔中。在內核編譯時,主makefile調用這 個.config,就知道了用戶的選擇。這個內容說明了,kconfig就是對應著內核的每級配置菜單。
假如要想添加新的驅動到內核的源碼中,要修改kconfig,這樣就能夠選擇這個驅動,假如想使這個驅動被編譯,則要修改makefile。添加新 的驅動時需要修改的文檔有兩種(如果添加的只是文件,則只需修改當前層kconfig和makefile文件;如果添加的是目錄,則需修改當前層和目錄下 的共一對kconfig和makefile)kconfig和makefile。要想知道怎麼修改這兩種文檔,就要知道兩種文檔的語法結構,kconfig的語法參見參考文獻《【linux-2.6.31】kbuild》。
makefile 文件包含 5 部分:
makefile 頂層的 makefile
.config 內核配置文件
arch/$(arch)/makefile 體系結構 makefile
scripts/makefile.* 適用於所有 kbuild makefile 的通用規則等
kbuild makefiles 大約有 500 個這樣的文件
頂層 makefile 讀取內核配置操作產生的.config 文件,頂層 makefile 構建兩個主要的目標:vmlinux(內核映像)和 moles(所有模塊文件)。它通過遞歸訪問內核源碼樹下的子目錄來構建這些目標。訪問哪些子目錄取決於內核配置。頂層 makefile 包含一個體系結構 makefile,由 arch/$(arch)/makefile 指定。體系結構 makefile 文件為頂層 makefile 提供了特定體系結構的信息。每個子目錄各有一個 kbuild文件和makefile 文件來執行從上層傳遞下來的命令。kbuild和makefile文件利用.config 文件中的信息來構造由 kbuild 構建內建或者模塊對象使用的各種文件列表。scripts/makefile.*包含所有的定義/規則,等等。這些信息用於使用 kbuild和 makefile 文件來構建內核。makefile的語法參見參考文獻《【linux-2.6.31】kbuild》。

參考文獻
【linux-2.6.31】內核編譯指南.pdf
【linux-2.6.31】kbuild.pdf
linker script in linux.pdf
linux內核的配置機制及其編譯過程
linux內核編譯過程詳解
linux kconfig及makefile學習

❻ linux內核編譯詳細教程及開發linux系統

已發送到[email protected]

❼ rockpi 4a linux內核下載與編譯

本文介紹rockpi 4a單板debian系統linux內核的下載和編譯方法,為後續介紹rockpi 4a單板linux內核調試進行拋磚引玉。

一笑神腔、代碼下載

rockpi 4a debian版本sdk代碼下載方法:

代碼下載完成後,顯示如下瞎冊:

kernel 目錄下保存linux內核代碼。

build 目錄下保存配置和編譯腳本

如果rockpi 4a代碼下載失敗,提示如下:

解決方法:將下載鏈接中 https 替換成 git 。

二、內核編譯

使用代碼里的編譯腳本,編譯腳本名稱: mk-kernel.sh ,位置如下:

註:在腳本 mk-kernel.sh 中有一段代碼: source $localpath/build/board_configs.sh $board ,使用腳本編譯時,必須在 build 文件夾同一級目錄。

rockpi 4a linux內核編譯方法碰衫如下(使用...省略部分編譯輸出):

其中: rockpi4a 對應rockpi 4a單板,如果使用其它單板,需要設置不同內容。單板類型可參考 build/board_configs.sh 腳本中 case ${board} in 的選項。例:

編譯出來的映像路徑:

❽ linux內核源碼如何編譯

首先uname -r看一下你當前的linux內核版本

1、linux的源碼是在/usr/src這個目錄下,此目錄有你電腦上各個版本的linux內核源代碼,用uname -r命令可以查看你當前使用的是哪套內核,你把你下載的內核源碼也保存到這個目錄之下。
2、配置內核 make menuconfig,根據你的需要來進行選擇,設置完保存之後會在當前目錄下生成.config配置文件,以後的編譯會根據這個來有選擇的編譯。
3、編譯,依次執行make、make bzimage、make moles、make moles
4、安裝,make install
5、.創建系統啟動映像,到 /boot 目錄下,執行 mkinitramfs -o initrd.img-2.6.36 2.6.36
6、修改啟動項,因為你在啟動的時候會出現多個內核供你選擇,此事要選擇你剛編譯的那個版本,如果你的電腦沒有等待時間,就會進入默認的,默認的那個取決於 /boot/grub/grub.cfg 文件的設置,找到if [ "${linux_gfx_mode}" != "text" ]這行,他的第一個就是你默認啟動的那個內核,如果你剛編譯的內核是在下面,就把代表這個內核的幾行代碼移到第一位如:
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3.2.0-35-generic'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
gfxmode $linux_gfx_mode
insmod gzio
insmod part_msdos
insmod ext2
set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linux/boot/vmlinuz-3.2.0-35-generic root=uuid=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ro quiet splash $vt_handoff
initrd/boot/initrd.img-3.2.0-35-generic
}
當然你也可以修改 set default="0"來決定用哪個,看看你的內核在第幾位,default就填幾,不過我用過這種方法,貌似不好用。

重啟過後你編譯的內核源碼就成功地運行了,如果出現問題,比如滑鼠不能用,usb不識別等問題就好好查查你的make menuconfig這一步,改好後就萬事ok了。

最後再用uname -r看看你的linux內核版本。是不是你剛下的那個呢!有沒有成就感?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熱點內容
matlab命令窗口和新建腳本 發布:2024-07-17 15:51:26 瀏覽:374
建ftp文件夾 發布:2024-07-17 15:51:26 瀏覽:954
魔獸撿物腳本 發布:2024-07-17 15:27:56 瀏覽:129
開發ip伺服器 發布:2024-07-17 15:24:42 瀏覽:387
安卓系統視頻製作哪個好用 發布:2024-07-17 15:10:47 瀏覽:210
androidapk結構 發布:2024-07-17 15:10:43 瀏覽:945
c語言指針的例子 發布:2024-07-17 15:08:01 瀏覽:768
linuxzcat 發布:2024-07-17 15:02:09 瀏覽:901
賓士編程嗎 發布:2024-07-17 14:57:08 瀏覽:853
硬碟加密硬體 發布:2024-07-17 14:51:05 瀏覽:836
网站地图